玉树屋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182(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翌日火器营,内阁众大臣和户部尚书、侍郎尽在,他们颠簸一路到火器营的时候已近日落,这些大臣被折腾的面如土色。

今日天色已晚,不便看火器演练了,明日再演练?内阁赵大人在铁矿一案里办事得力,刚被擢入内阁,拱手询问火器营的人。

副将忽然一笑,现在正合适呢。

容从锦也来到火器营,顾昭不放心也要随行,皇帝出行一应驻跸由羽林军负责,容逸尚且任着统领也跟在一旁,众人进了山谷,站在火器营安排的范围里,远远只瞧见几个泛着精铁光泽的小点,众大臣也不知是什么,身边令旗一挥,哨箭响起,几个火炮齐发,先听得轰鸣巨响,火光闪过,穿过已经逐渐暗淡的夜色,仿佛凤凰羽翼挥舞,带起一道耀目波澜。

随即对面山峰上被开了数个缺口,沉寂一瞬,大片山坡竟哗啦一声倒下,碎石飞溅。

众大臣不禁变色,他们只在奏折里见过火炮的威力,哪里知道这火炮现实中的威势。

有一座火炮就可以抵得上一队人了。

起码两队。大臣低声议论。

十人为火,五火为队,这一座火炮就能代替一百名将士。

这火炮的制作工艺绝不能外传,所有匠人都要控制在火器局。又有大臣提出道。

众大臣纷纷颔首,又提出如何管理工匠。

这制作工艺也需要改进,我们的匠人能做到自己改进么?忽有人问道,内阁大臣们安静一瞬,又把目光投向明威将军。

大部分匠人都是找来的夷人,我们的匠人只学会了如何仿造,改进还在摸索。明伟将军顿了下道,其实冶炼就已经极为复杂,这些炮筒都是要经过特殊冶炼步骤的。

众大臣不能理解,他们对炼铁的技术停留在炼丹的程度,最多知道不同的兵器锻造需要许多步骤,明威将军无奈,在陛下同意后又带着众大臣参观了火器营一部分的冶炼场所,众大臣这才相信炮筒的制作工艺如此复杂,这炮弹填装就更不用提了。

工匠要厚待,更需传承,户部有库银可以购欧罗巴的工艺、聘请匠人,以后若户部没有多余的库银,难道这火炮工艺又要落后他国么?容从锦道,火炮要建,河道也要修。

内阁大臣再无反对,纷纷应下。

容从锦特意设立了一种制度,所有边防军队上报需要的火炮数目,再由兵部核算,分批拨给各军队,如此户部也能根据每年收上来的税款调整能拨给地方的军防预算,而每一架已经拨给地方军队火炮必须清点数目,每一架报损都需要兵部批准,绝不能有一架火炮遗落敌手。

皇宫招了礼部尚书入宫,群臣不由得纷纷猜测,是否陛下准备立下太子,等礼部尚书面色沉稳的出宫,一切如常,众人更是困惑,因为册立太子步骤繁琐,测定吉日、制诏书、步布置东宫都需要时间,礼部却毫不忙乱。

等一切准备就绪,礼部才对外宣布,设立国学。

本朝本就有国子监、太学和各州的州学,国子监和太学是为勋贵门第准备的,州学则是为考中秀才后考取进士设立的,这国学岂不多此一举,等国学的入学标准出来后,更是四座皆惊。

国学竟将所有钦朝百姓甚至是刚刚归顺到各州的突厥人只要是孩子满六岁,就要上国学至十二岁,月末放三天假,六月、九月和十二月分别放一个月的假,让他们回去帮着收割稻田,无论男女、双儿皆同一课堂,所学内容包括文章经义、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涉及的学科甚广,由冶铁局、太史处、火器局共同负责,夷人馆的夷人也负责授课。

朝野震惊,上私塾读书是极为珍贵的机会,商户是禁止读书的,农户即使想让后代上私塾纸墨笔砚哪一样不需要大笔的银钱,能学出来的人寥寥无几,至于考中进士做官的更少,士族阶层因此一直比较稳定,能做官的都出自上层阶层。而容皇后不仅让所有孩童上国学,甚至规定了所教授的书本,纸墨笔砚都是国学发放,不是什么名贵的纸张但发给孩子启蒙足够了。

就算冶铁局、太史处还有火器局能拨出足够人手教年龄大的学生,我们也没有那么多人能教文章经义,连字都认不全,谈何学习天文历法、机械。内阁大臣胡子都要愁掉了,容皇后本在孕中精力不济,他们做好了分忧的准备,不图有什么改革之举,只要能稳定几年,钦朝就能气象一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