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调查数年也找不全的罪证,在这些世家子弟口中迅速攒成册,摞成一座小山。
由邵氏率领,弹劾五大家族,弹劾对象包括现宰辅陈子墨。
第83章 沧海月明珠有泪
暖金的光束投落在皇宫一角, 恢弘殿宇花园游湖皆染上柔和的边缘。
宰辅陈子墨几个月前就开始惴惴不安,严格约束族中子弟和门生,家人不以为然甚至是夫人都劝他:您是两代宰辅, 数度入内阁, 又尽心辅佐新帝, 朝中怎么会对您不利呢。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陈子墨长叹,他明白这个道理,不过想带着庞大的家族转舵谈何容易, 陈家向来嫡系做官,旁系经商有他这个宰辅做靠山, 莫说是地方官员稍抬手让陈氏做一些不合规的生意, 就是改变法度也是一念之间。
通过这个方法, 陈氏积累了万世财富, 其中一部分又归了族中,换成祭田、族田, 资助族中子弟读书考取功名, 壮大陈氏循环往复。
陈子墨的安排是稳妥的, 容皇后却总令他感到一丝不安。
景安帝宽厚, 容皇后当年在定远侯府时就是温润性格,当年那于氏欺到他头上容皇后都没说什么…夫人略有遗憾, 陈家的女儿差一点嫁给景安帝, 只是当年夺嫡之争太残酷, 老爷也没有把握太子登上皇位, 推脱不允,这才便宜了定远侯府。
若是他们的女儿嫁给景安帝,那现在临朝摄政的不就是…
时移势易, 容皇后此人我直到今日也不敢说看透了他。陈子墨仍是摇头,定远侯府挪入望京也有数年,当年婚事不顺闹得沸沸扬扬,容皇后却从未吐露过只字片语,他即便是肃王妃在望京顶级的权贵圈存在感也很稀薄,忽然携圣旨而归成了皇后,风雨飘摇间竟然让他坐稳了后位。
建安帝昏聩只贪图享乐,先帝有治国之才,珍惜名声想千古留名成为千古一帝,容皇后呢,他好像无欲无求。
先帝让容皇后摄政,朝中反对颇多,陈子墨是第一个支持的,因此他得到了青睐,拜相揽权,容皇后屡次加封,在皇室宴会上赏赐珍宝,称他是钦朝栋梁,连他不成器的儿子都得了一个集贤院学士的虚职。
彰儿呢?陈子墨在紫檀高背椅上坐下,烦躁的抚着青白釉茶瓯壁。
在国子监读书。夫人应道。
陈子墨一点头,片刻反应过来吹胡子道,他最好是在国子监读书,再跑出去跟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朋友流连勾栏,我抓到一定把他关祠堂,再也不放出来了。
哪里会再犯呀。夫人连忙解释,上次老爷教训过后,彰儿上进多了如今也知道安心读书了,等着以后分个差事绝不给老爷丢人。
陈子墨半信半疑的颔首,他们这样的家族自然是不用子弟寒窗苦读的,能读出来考科举最好,说出去名声也好听,但是若像他的小儿子一样只知道包戏子,等知道些规矩指着家族里的声望,混个官也不是什么难事。
赵家也太拿乔了…陈子墨略一分神的功夫,耳边夫人正絮道,按旧例也该文定了,媒人上门几次他们都推脱了,知道他们家姑娘贵重,但咱们彰儿也是才华出众。
老爷也该提醒赵大人两家的婚事。夫人不满道。
陈子墨还在思索朝廷动向,敷衍的点了点头。
*
朝廷上的风吹草动向来比湍急的水流速度还快,昨日还是朝廷新贵,皇帝重臣,现在就有人听闻了一些消息,上朝前暗自交换眼神,连呼吸都比平时轻三分,怕被牵连。
邵鄞开口时,即使早有准备朝臣还是不由得惶恐。
陛下,宰辅之子在望京招摇过市,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前些日子因品行不端被扣押的有宰辅之子好友,称宰辅之子陈彰曾对其言,宰辅能给他官职。
主簿、侍中明码标价。
陈氏一族在豫州积累财富无数,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族亲招摇婪索。
陈子墨欺罔、僭越、狂悖、贪黩、欺隐、瞻徇、失察。邵鄞道,请陛下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