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转热,柳氏一族株连九族,穆玉成理应削其九族,朕姑念伊功劳,移三族,族中年满十四的男子一律斩首,敷文阁学士蒲正卿不加管束族人,涂炭生灵,移三族,原籍族人流放黑水都督府…
斩立决,柳氏一族就有数千人,这场动乱至少有上万性命填送,官府不得不把刑场挪到了望京外,才避免血流成河,难以清洗,刑场附近正是一片农田,据传这片农田秋天的麦子竟是鲜红的,握在手里像是一串血珠。
百姓称之官麦。
容皇后对着终于略微弥补的账目微松一口气,虽然距离补上国库还很遥远,至少有几千万两进账,略解干涸之危。
朝野中传言容皇后残暴,百姓则拍手称快,将容从锦视为救星,然而这两种声音容从锦都不在乎。
寒冬,突厥南下。
自从突利可汗逝世后,突厥动荡,新可汗继位称处罗可汗结束纷争,一统突厥又在冬季挥军南下。
突厥侵扰,实属寻常,当令漠北军严守,以固边防。朝野中已经习惯了突厥南下抢掠,往常他们会被漠北军牢牢困在边防外,即使冲破最多打到羁糜州,满载而归。
漠北军数年未增添新兵,恐不能防守。
公主嫁于突利可汗,突利可汗逝世,依例当迎公主还朝。
处罗可汗狂悖,要求本朝赐金翻倍,每年数千匹丝绸,割让羁糜州,断不可容。
容皇后沉默不语,新任突厥可汗野心勃勃,而且漠北早就对他做了详尽的调查,他不过二十出头,突厥可汗之位向来是当老可汗即将过世前才会指定继承人,虽然不看生母出身,但各族一般都会扶持有本部落血脉的可汗之子,之前漠北包括突厥都认为老可汗的第二子,拔延部哈罗会继承突厥可汗的位置。
突厥名为国家其实是部落制,分为十部,又名十设,各设统帅一军,异族不得掌兵,突厥是军国一体制,不允许异族掌兵其实就是将他们排除在了权利外,拔延部属于突厥四大蓝血部落之一,哈罗勇谋无双,谁也不会料到最后被叱利部的可汗之子夺得了可汗之位,哈罗不知所踪,听说是葬身草原了。
处罗可汗善于蛰伏,他挥军南下恐怕不好应对。
漠北不会入侵突厥,也绝不允许突厥掠本朝疆土。容皇后道。
整个国家高效运转,粮草、军需源源不断的运送到漠北,战争的机器一旦开启,每一天都有无数人送命,国库的银两几乎是在以燃烧的速度迅速消耗。
户部尚书火烧眉毛的进宫求见,君后,国库银两所剩无几…最多还能支撑一个月。
户部尚书想要劝容皇后停战,却担不起这个责任不敢开口。
陛下圣旨。容皇后写完最后一笔,拿过旁边的玉玺盖下,身旁进忠将圣旨交给户部尚书,他展开看了一眼,顿时身躯一颤,征兵?
嗯。
君后万万不可。户部尚书以头抢地,苦劝道,先帝轻徭役,让百姓休养生息,连年灾旱,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刚好些,若是在这个时候征兵,怕是…要有动乱。
容皇后清楚,漠北军数年没有补充新兵,就是因为国家腐朽已经没有能力再补充新兵了,永泰帝早就察觉这一点,又知道突厥虎视眈眈南下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为数不多的国库军费大半都拨给了漠北,他也是因为先帝余荫和为了巩固自己势力杀的那批贪腐才能支撑到现在,征兵绝对是下策。
而且新兵在战场上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他另有想法,只是不便明言。
不必担心,突厥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比的就是这最后的耐心了。容皇后道。
户部尚书握着征兵的圣旨,不住哭求也不能让容皇后改变心意,一批老臣听闻迅速请求入宫,希望容皇后收回旨意。
但容皇后心意已决,有心思灵活的老臣登吕府大门,想让吕居正劝容皇后改变主意,他们就差明说这是昏招了,吕居正招待了这些老臣,也没有松口要去劝容皇后的意思,老臣们只能离去。